——【著作】——
1.《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专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产业升级研究》(专著),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07年。
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和结构演进》,(参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4.《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专著),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12年。
5.《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驱动机制》(专著),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13年。
6.《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与传导机制研究》(参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7.《一带一路:全球价值双环流下的区域互惠共赢》(参编),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15。
8.《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与宏观调控研究》(专著),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16。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专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10.《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格局研究》(专著),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17。
11.《一带一路:产业与空间协同发展》(主编),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17。
12.《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经济比较研究》(专著),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17。
13.《“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报告》(副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14.《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40年》(合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15.《“一带一路”:贸易与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合著),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22。
16.《“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全球化合作模式》(合著),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23。
17.《解读发展中经济体协同发展机制:全球双环流视角》(合著),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23。
——【教材】——
1.《经济学教程中国经济分析》(教材),副主编,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12年。
2.《全球治理:国际竞争与合作》(主编),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17。
——【学术论文】——
2024
1.“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方向及着力点”,《学习与探索》,2024年1月。
2.“土地供给约束、工业用地优化配置与企业效率—来自耕地保护政策的证据”,《经济研究》,2024年5月,通讯作者。
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则研究”,《教学与研究》,2024年9月。
2023年
1.“竞争国汇率与出口产品质量:兼论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影响”,《世界经济》,2023年4月,通讯作者。
2.“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贸易的共享效应分析,《经济研究》,2023年5月。
3.“新时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就、问题与路径选择”,《教学与研究》,2023年6月,通讯作者。
4.“党的百年奋斗中与时俱进推动工业化的道路选择与经验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9月。
5.“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方略”,《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学报(哲社版)》,2023年9月。
6.“一带一路”贸易关系演变特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社会科学》,2023年12月。
7."A key to urban economic growth or an unnecessary burden? Opening airport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Cities》,Volume 133, February 2023.
8."Information, awareness, and mental health: Evidence from air pollution disclosure in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Volume 120, July 2023.
2022年
1. “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年3月。
2. “数字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人民论坛》,2022年3月。
3.“进口竞争、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经济科学》,2022年第3期。
4. “进口竞争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供给、需求双视角的机制研究”,《国际商务》,2022年7月。
5.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效应:沿线国家出口产品质量视角”,《世界经济研究》,2022年8月,第二作者。
6. “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效应”,《财经研究》,2022年8月,第三作者。
7.“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动力及中国应对”,《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1月。
2021年
1. “技术进步与畅通国内大循环: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2. Analysis of the Diffusion Effect of Urban Housing Pirc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patial-temporal Model, 《Cities》,Volume 109, February 2021.
3.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研究--中国规模化经济视角”,《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年第2期。
4. “数字经济何以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人民论坛》,2021年08(中)。
5. “保障性租赁房政策对青年新市民群体的影响”,《人民论坛》,2021年09(中)。
6. “Highway Networks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 Volume 55, Part 4, October 2021.
7. 中国出口推动“一带一路”技术升级:基于88个参与国的研究,《世界经济》,2021年12月,第三作者。
8.“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问题及推进方向”,《学习与探索》,2021年12月。
2020年
1.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2. “进口竞争与企业产品专业化——基于中国多产品企业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20年第3期,第二作者。
3.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特大城市人口时空分布及其社会经济属性估测——以北京市为例”,《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四作者。
4. “一带一路”与中国OFDI企业TFP:对发达国家投资视角,《世界经济》,2020年第4期,通讯作者。
5. “中国省际制造业收敛与省际经济增长分异研究——来自部门生产率增长与跨部门资源再分配的视角”,《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6. “中国经济质量发展的推动力: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经济学家》,2020年第6期,第二作者。
7. 无接触经济:“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人民论坛》,2020年第18期,第二作者。
2019年
1. “数字经济:新时代的新动力”,《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2.“全要素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中州学刊》,2019年第2期,第二作者。
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研究”,《新视野》,2019年第9期。
4. “国际视野下中国结构转型的特征、影响与应对”,《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6期。
5. “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全球贸易双环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9年第10期。
2018年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与路径初步研究”,《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8期转载。
2.“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型全球化格局,《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年第3期。
3.“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2017年
1.“一带一路:全球价值双环流研究”,《经济科学》,2017年第3期。
2.“网络结构与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及控制力”,《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4期。
3.“城乡劳动力转移中的先驱效应”,《南开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第三作者。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行业跨境并购的网络研究,《亚太经济》,2017年第5期。
5."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sset Price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n China",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Volume 53, 2017 - Issue 6.
6.“分级教育、人力资本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2016年
1.“贯彻协调发展新理念,构筑均衡融合新格局”,《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2期。
2.“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性负担与国有企业绩效”,《经济学家》,2016年第9期。
3.“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12期。
2015年
1.“全球价值双环流架构下的‘一带一路’战略”,《经济科学》,2015年第3期。
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分析”,《安徽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3.“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性比较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二作者。
4.“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下的产业驱动机制”,《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7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16年第5期转载。
2014年
1.“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研讨综述”,《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
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
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区域不对称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4.“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经济科学》,2014年第6期,第二作者。
5.“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1990-2012”,《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第12期。
2013年
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13年第1期。
2.“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问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第二作者。
3.“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二作者。
4.“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二作者。
5.“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区域效应:2005-2010”,《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4期。
6.“美国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1975-2011”,《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7期。
2012年
1.“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研究进展和启示当代西方经济学视角”,《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1期,通讯作者。
2.“A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Beijing-Tianjin-Tangshan urban agglomeration”,Contemporary Aisan Economy Research, Vol3 No1 April 2012,pp39-54.
3.“京津唐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研究”,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上)”,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我国工业化加速进程中主导产业驱动机制”,《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
2011年
1.“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
2.“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8期。
3.“The change of labor productiv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Contemporary Aisan Economy Research, Vol2 No2 July 2011,pp15-29.
2010年
1."从北京看我国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主导产业驱动机制",《经济科学》,2010年第6期。
2.“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3."从投入产出分析看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2009年
1.“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管理模式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第11期,第三作者。
2.“从中心城市技术价值角度来观察城乡统筹发展”,《改革》,2009年第5期。
3.“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4.“北京市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高度”,《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008年
1.“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
2.“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
3.“北京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出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2008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08年5月:pp3-13,第三作者。
4.“北京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报告”,出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2008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08年5月:pp14-24,第三作者。
5.“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企业发展模式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第4期,第三作者。
6.第五章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出自李佐军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pp130-160。
2007年之前
1.解析股市楼市连动效应—预见楼市的未来走势,《楼市》,2007年第6期。
2.日本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科学》,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
3.适合居住的中关村软环境,《楼市》,2006年第10期。
4.产业集群研究的主要流派,《理论参考》,2006年第9期。
5.Research on the Track of Local Industrial Clusters’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 IGO Commission on The Dynamics of Economic Spaces, Auckland ? New Zealand ? 27 June – 1 July, 2006.
6.国外产业集群理论探析,《国际经贸探索》,2006年第4期,第三作者。
7.外生型产业集群研究——以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为例,出自《中国产业集群(第4辑)》,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pp88-94。
8.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期。
9.全球价值链下西班牙鞋业集群升级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10.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空间等级体系,出自《中国产业集群(第3辑)》,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2月:pp112-121。
11.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9期。
12.从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层性来探讨上海对江、浙县域辐射,《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7期。
13.全球价值链下构建中国中药产业竞争优势,《管理世界》,2005年第4期,第三作者。
14.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出自《中国产业集群(第1辑)》,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pp104-110,《理论参考》2006第9期转载。
15.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
16.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以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为例,《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17.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5期。
18.国际典型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与经验启示,《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2期,第二作者。
19.发展旅游业要避免的陷阱—柠檬问题,《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1期。
20.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
21.区域竞争力的有关理论探讨,《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8期。
22.印度提若普尔针织产业区研究,出自《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2001年5月:pp303-314。
——【译作】——
1.全球价值链治理研究,出自《比较(29)》,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3月:pp157-176。
2.第十九章 创新和区位: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创新、溢出和集聚,出自《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主持的科研项目】——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8北京产业结构高度变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重点项目(编号:08AbJG228)。
2.国家人事部:“进一步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展研究”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批准号20060390375。
4.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成功经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5.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功能分类与管理模式研究”。
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与传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8JZD0015,子课题负责,2008年。
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趋势研究”,项目编号:09AZD013,子课题负责,2009年。
8.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0AbJG365,2010年。
9.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研究”,2011年。
10.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来研究北京市金融中心构建”,2012年。
1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与宏观调控”,项目编号:12FJY008,2012年。
12.南京市国土资源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点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2013年。
1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京津唐城市群一体化格局研究”,项目编号:13JDJGA020,2013年。
14.天津蓟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蓟县十三五规划及人才、产业专项规划”,2015年。
1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5ZDA007,子课题负责,2015年。
1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5MZD007,首席专家,2015年。
17.北京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功能疏解与北京都市圈优化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JDYJA013,2018年。
1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JZD029,2018年。
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建设重大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18VDL007,2018年。
2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研究”,项目编号:23JD20039,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