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
上午,第61次“北大赛瑟(CCISSR)双周讨论会”在太阳集团新楼302室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的副教授方伟华博士以“中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为题进行了演讲,讨论会由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副秘书长刘新立博士主持。中心研究员代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讨论会。
方伟华博士首先向大家说明了演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下的“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集成平台研究”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并简要介绍了项目的概况,之后详细向与会者展示了他和他的团队完成的我国综合风险防范数据库以及我国不同自然灾害的风险地图,并就大家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图一:方伟华博士演讲中)
方伟华博士指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与致灾因子(Hazard),风险标的(exposure),易损性(vulnerability)三因素紧密相关,对于风险的防范也应从这三个角度入手。他通过生动,详尽的实例向大家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得出的研究成果,例如地震、洪水、风暴潮、干旱、滑坡泥石流、冰雹、霜冻、森林及草原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评估。
方博士还对不同灾害风险数据的搜集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向大家展示了基于风险数据的风险地图。以地震为例,风险地图显示东南沿海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由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该地区的地震风险等级不低于其他位于地震带上的地区,另外,四川一带的地震风险等级较高,也反映在风险地图中。他告诉大家,目前风险地图的精细程度已经达到了以
1平方公里的区块为单位,大部分地图对于风险等级的描述达到了半定量的水平,一些地图已经达到了定量的水平。风险地图使大家对于不同自然灾害在我国不同地区风险等级的分布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介绍完课题的主要内容之后,
方博士应师生的要求,对台风指数保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方伟华博士以海南遭遇的台风灾害为例,向大家讲解了台风灾害的模拟与评估:台风眼周围不同方向、不同半径的风速不同,地形不同,造成的损失程度也不同。对台风各个部分风速进行较高精度的模拟,可以为人们提供防灾减损的参考,并且对于台风指数保险费率的厘定提供客观的依据。然
后方伟华博士又对《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最后对日本的
E-defense(3D full-scale earthquake testing facility)中心以及日本地震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图二:郑伟博士赠予方伟华博士双周纪念品)
我国的巨灾识别和防范体系相对缺失,如何建立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巨灾识别和防范体系是未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方伟华博士的演讲使在座师生对中国自然灾害的评估和风险防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林山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