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下午,太阳集团tcy8722“国际商务硕士系列讲座”在第二教学楼313教室举行。国际商务硕士校外导师张建平以“RCEP与亚太区域合作”为题发表学术演讲。讲座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陈仪副教授主持,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建平首先回顾了RCEP的历史沿革并指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推进与经济危机密不可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东亚各国意识到国际合作防范风险,于是产生了中日韩与东盟联合提出的清迈倡议;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令的严峻形势,使以东盟为核心的“10+1”双边自贸体系开始整合;在新冠疫情的威胁下,中日韩澳新与东盟十国于2020年11月签署了RCEP的正式协定,标志着这一目前世界上经济体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巨型自贸区落地成为现实,也标志着亚太区域合作再一次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就。
主持人陈仪
张建平进一步阐释了与自贸区相关的重要概念,区分了多个国家通过签订国际协定形成的大自贸区(FTA)与一国内部设立的小自贸区(FTZ)或自贸园区之间的区别,指出RCEP作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FTA,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水平开放与国民经济发展。
对我国企业而言,需要培养“学规则、抓机遇、促发展”的能力,合理利用RCEP 在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领域负面清单、累积原产地规则、跨境电商规定等方面的创新内容,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的长远发展。
张建平演讲中
与此同时,张建平比较了RCEP与其他亚太经济机制之间的异同,特别是与往往被视为竞争对手的CPTPP之间的关系。CPTPP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高水平自贸协定,虽然覆盖国家与经济规模较小,但更多地涉及了劳工、环保、金融、国企、产权等边境后议题。同时,二者的成员国范围存在很大重叠,属于两条平行的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并行轨道,并不存在抗衡的关系。事实上,中国对后者始终保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并在去年首次释放信号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的可能性。因此,未来条件成熟时,RCEP与CPTPP很有可能会融为一体,为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建成作出贡献。
讲座现场
在提问环节,张建平就同学提出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等相关话题进行回答,他指出,在区域合作中,如果内部成员数量与利益分歧较少,往往就能够更快地就相关议题取得实质性成果。例如在2012年APEC会议上,中美就环境产品清单签订了正式协议,但该问题在WTO框架下的诸边谈判中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对于同学提出的RCEP可能加剧我国中西部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的问题,张建平认为,东盟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是承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最大集聚地之一,而我国中西部省份则吸引了大量市场寻求型的国内外企业,二者的定位并不完全一致。最后,张建平还就同学提出的中欧BIT搁置及未来签订贸易协定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大国之间的产业结构重叠更多、利益纠葛更为复杂,欧盟也倾向于先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签订协议,因此未来中欧自贸区的实现难度可能较大。
供稿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供稿人:董亮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