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三大评级机构集体唱空中国的概率预期
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 曹和平
(cheping@pku.edu.cn)
中国经济在2008底到2009年第三季度成功摆脱金融危机后,运用多种宏观组合政策手段阻击不同领域冒头的通货膨胀威胁。今年8月份终于看到预期已久的物价下行期的出现,标志着消化金融危机后通货膨胀的战役可能结束。但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公司最近扬言,中国本币债信评等可能在未来12至24个月面临下调。国际评级机构会出现集体唱空中国,为我国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经济成长添乱吗?让我们从理性角度预测一下他们办蠢事的可能。
一、评级经济是现代金融业发展到第三个阶段的产物
评级现象在人类经济中早已存在,但评级类金融中介累积规模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形式是近15到20年间的事情。这一点也不奇怪,当车间经济向后工业化的指数和信息经济过渡时,金融业发展越过了其最初的发展阶段,由工商企业信贷及其对应消费金融阶段,迅速向与产业长链成长对应的银团和金融机构联盟式金融阶段过渡;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群间的团队协作,需要评估、授信、増级、买方回购、第三方担保、多方协议、托管置换、进入退出等中介类金融共生业态来完成。评级经济的产生,正是上述经济业态形式发展的产物。公平地说,评级机构是当代产业链和银团金融合作下新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是金融业由(1)工商企业信贷金融阶段,向(2)产业长链和银团金融阶段过渡,出现(3)金融机构的第三方金融阶段——独立中介类金融阶段的产物。
二、评级机构在全球范围分布不平衡形成发达经济话语权
评级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功用是工具性的,具有和任何经济形式一样的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的作用。这种正面的工具作用在于它们为资本品进入对应市场提供了切割、比较、交换和协议的基础。评级机构是资本品生成“工艺顺序”的第一道加工点。一大群各式各类的中介性金融机构,以评级机构产品为原材料,生成了多姿多彩的资本品生产和交易经济。
无数多个中介类金融机构,其评级部分经济生成了基准评级机构。这些机构一般不涉及具体的企业股权交易的评级,而是基准评级。其中最有影响的主权信用——国家信用、货币和国际巨型集团信用的评级。由于其评级对象涉及到国家、涉及到行业和国际集团,因而常常具有经济决策和发展方面的话语权。
毋庸讳言,任何工具性的经济成分都具有负面作用。工具掌握在有立场的人群的手里。这些工具毫无疑问会为自己立场的人群服务。与经济发展阶段在全球范围不平衡造成的财富不均一样,评级机构在全球范围的分布极不平衡。就全球三大评级机构而言,标普和穆迪是美资公司,惠誉是欧资公司。与这些巨无霸中介公司相对应,全球90%以上的评级中介在发达经济。在这种条件下,国际评级机构的智慧平均数为谁而言的期望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集体唱空中国的概率预期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公司今年以来四处出击,频频动用下调评级的利器,最近又扬言,可能在两年内调降中国信用评级。9月8日惠誉警告,若中国银行资产质量出现实质性恶化,可能会在两年内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会出现穆迪和标普出现一家跟进,或者三家集体唱衰中国的可能吗?不妨为三家国家评级机构合唱中国弱点的立场做个预测。根据他们过去的历史,和其所在国的舆论评价中国的立场,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三家机构同时调低中国主权信用出现级别的可能性为45%;两家同时调低中国主权信用的概率为51%;一家调低的概率为81%。
我的观点是,美国人学中文的人几百万人,中国人学英语的有几亿人。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了解美国的比率是有数量级差别的。同样,让中国人来预测美国经济,当然没有美国人预测的准确度高。但无论如何,美国人理解中国的程度比中国人理解美国的程度差远了。大可不必把它们的预测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