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供给扩张、需求紧缩的局面。从需求一边看,如果不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总需求增长率继续下滑的可能性很大。2015年投资和消费增长率可能继续下滑,中国净出口可能会比2014年有所改善。但净出口占中国经济比例低,难以抵消总需求增长率下滑的总体趋势。从总供给方面来看,2015年中国的总供给面临两个比较大的良性冲击。一是改革红利的逐步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非税成本,这些改革措施对经济的效果将在2015年开始显现。二是国际油价大幅下跌,降低了国民经济的生产和运行成本。这两个因素都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刺激企业供给。
展望2015年,供给扩张、需求萎缩共同作用,将会推动物价下跌,但对产出的总体变动方向和幅度难以估计,后者主要取决于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2015年政策目标将稳增长置于首位,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会增大,货币政策要更注重松紧协调,显然,总体宏观政策相对于2014年更显宽松。若政策倾向相对2014年更为宽松,那么,2015年的总需求应当会有所增加,逆转需求萎缩的自然态势,从而使中国经济形成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局面,即所谓“长缩”现象。
“长缩”现象与“滞胀”恰好相反。后者是最差的经济表现,而前者自然就是最佳经济表现。面对“长缩”,需要采取以下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通过扩张性需求管理消除恶性通缩。需求萎缩导致恶性通缩,这是我们应该消除的。因此就应该采取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抵消需求自然萎缩的影响。具体政策组合应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第二,引导价格预期,消除对良性通缩的担忧。供给扩张导致良性通缩,这个本身对经济运行没有坏处,但由于这种良性通缩态势少见,人们对此认识往往不足,可能把这种情况与以往恶性通缩视为一体,从而导致预期错误,引发过度的扭曲性的经济波动。因此,政府应该及时对公众说明情况,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经济态势,说明2015年即使出现低通胀也并不表明经济运行出现了严重问题,对经济运行的判断应将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失业率变化三者联系起来分析。
第三,趁机加快对宏观经济具有紧缩性作用的改革。由于供给扩张可能导致良性通缩,但良性通缩也是通缩,可能引发预期错误,因此可以采取紧缩性供给管理政策抑制物价过度下滑,此时可以借机加快对宏观经济具有紧缩性作用的改革,包括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资源税、提高企业生产的环保标准、促进节能减排和治理污染、相应地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的运用等等。
(刘伟:太阳集团娱乐官方网站常务副校长
、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博导;苏剑:太阳集团tcy8722经济学系教授、博导)